發布時間:2021-08-06 |
8月3日,《中國日報網》《中國網》《人民日報網》報道中交三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一號船塢項目
歷時1年半,中交三航局承建的一號船塢接長改造工程正式投產使用。工程自2020年5月20日啟動以來,項目黨支部通過開展“同一面黨旗下”的黨建聯建活動,凝聚各方共識、明確共同目標,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,攻堅克難、奮勇爭先,快速、穩步踏上“十四五”新征程。
目標千萬個 安全第一個
5月18日,項目部提前40天完成1號船塢接長改造工程老塢底板中段改造任務,這標志著1號船塢接長改造工程項目老塢底板改造的“小目標”實現了。
在塢底板改造施工期間,大型施工設備和所需材料進出塢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。由于底板改造施工區域位于11米多深的塢室內,施工所需靜壓樁機、履帶吊等大型設備和材料無陸域進出通道,全部依靠吊裝。
為保證施工任務順利開展,項目部成立設備吊裝運輸小組,做好設備吊裝運輸方案交底。現場技術人員根據設備型號、安裝位置,確定運輸路線和選用的運輸 吊裝設備。
同時,項目部及時、多次與業主生產部門進行協調,搶抓業主生產間隙,充分利用業主的600噸龍門吊和75噸吊車,將所需鋼管樁從碼頭經塢口轉運至塢內改造施工區域,安全完成大型施工設備的進出塢。
每根鋼管樁施工完成后,形成直徑80厘米、20多米深的孔洞,給現場施工人員安全帶來重大安全隱患。因此,每根鋼管樁施工完成后,項目部及時對孔洞進行封蓋。
科學組織生產 確保工期完成
一號船塢內的造船生產始終在進行,老塢改造的工程進度也絲毫沒有落下,項目部精心組織、提前謀劃,搶抓業主提供的有效作業時間,及時、有效組織施工。
老塢底板改造施工前,項目部首先完成了老塢周邊600噸龍門吊和32噸吊車錨碇錨固改造,有力保障了施工與造船安全開展。改造期間,為有效應對老塢內造船生產3次放水的影響,項目部做好大型設備吊裝出塢、樁孔封堵等措施。放水結束后,項目部加大人員和設備投入,重新組織施工。
受船塢內造船生產計劃影響,塢中段長93.9米、寬12米的底板改造施工90天的工期被壓縮成60天,項目部及時調整施工組織,科學、有序、緊密安排老塢底板拆除、鋼管樁施工、減壓排水層和塢底板結構施工,僅用50天,安全優質地完成塢中段底板改造施工。
品質工程三航造 技術優勢保質量
一號船塢接長改造工程取得圓滿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,使得長興島這個中國最大的造船基地,再次迎來能級躍升。中交三航局二公司發揮在船塢施工領域的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,助力超大型集裝箱船建造領域實現新突破。
一號船塢塢尾底板改造施工需要在長40米、寬14米的原有PHC樁區域施工100根直徑80厘米、長度超過50米的鋼管樁。在如此狹小區域內的密集沉樁,會造成鄰近底板的沉降或抬升,沉降或抬升超過規范要求會影響鄰近底板的結構安全。
為將鄰近底板沉降或抬升控制在允許范圍內,項目部組織技術攻關,采取科學的施工措施,有效保障鄰近底板結構安全。布置240個測量監測點,全程跟蹤監測鄰近塢底板沉降和抬升狀態;舍棄柴油錘擊沉樁設備,采用靜壓樁機沉樁,減少沉樁震動;及時根據監測數據,科學調整沉樁順序、沉樁時長、沉樁間隔、沉樁數量,確保鄰近底板結構安全。
以實際行動踐行“誠信履約,用心澆注您的滿意”的服務理念,中交三航局全力服務長興島船舶制造業,建功“十四五”,奮進新征程。